天朗气清秋色爽,正是读书好时节。国学经典进课堂,在熟读成诵的潜移默化中,培养学生开朗豁达的性情,自信自强的人格,和善诚信的品质。
为了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,传承民族经典,10月27日下午,在我校敬业楼二楼校史馆,迎来了“品读经典,光亮人生——经典吟诵师资培训班”开班的第一课。教务科罗彩媚科长主持了开班典礼。培训班特邀中华吟诵学会理事,“省优秀教师”范素珍老师担任主讲培训师。我校语文组及其他热爱传统文化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培训。
本次培训的主题是“吟诵——中国式的读书法”。“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。知我者,谓我心忧……”当古老的《诗经》佳文《黍离》诵之于口、回荡在耳畔,我们被带入了“吟诵”优美动听、丰富多彩的世界。范老师以深情的吟诵贯穿始终,详细介绍了吟诵的历史、意义和作用及吟诵的现状、吟诵的规则等知识。
“吟诵”是古人教学诗文的基本方法。自先秦以来,口传心授,代代相传,流传至今,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诵读方式。范老师重点讲述了吟诵的规则,如何通过“依字行腔、依义行调、平长仄短、入短韵长、平低仄高、文读语音、腔音唱法、模进对称、虚实重长”的规则进行吟诵,并为大家展示了各类诗文的吟诵风格。范老师还带领学员们,分别用吟诵和歌诀体的方式诵读了《诗经•卫风•木瓜》和《朱子家训》,学员们深刻领略了吟诵之美,沉醉其中。
《三字经》有云:“口而诵,心而惟,朝于斯,夕于斯。”意指要想学好诗文,就必须早晚勤吟诵,可见吟诵的重要性。中国古诗文名篇佳作美不胜收,读之字字珠玑,诵之金声玉振。教师们重温经典,吟诵经典,并把“吟诵”这一古老而又有效的学习方式带进课堂,必能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养德行、学做人、勤做事。